6月28日至7月14日,学院安排了三批早期接触临床课程。2016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基础医学专业,2017级临床医学5+3、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共357名本科生参加学习。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实验操作、临床见习和小组讨论四个部分。
课程前四天,学院安排了课程导论、临床概论、大学生公益救护培训、医院及医疗卫生法规、医患沟通技巧、预防及控制医院内感染、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训练等理论课程,帮助学生理解临床概念,了解工作流程,提升沟通能力,为后面正式见习打下坚实基础。
后五天,学生分小组前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中华路街、青菱街和红钢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习。见习形式分为理论传授、科室门诊见习、病房与社区见览,内容涉及门诊的问诊、检查、诊断、治疗,旨在让学生在老师带领与自主观察中熟悉医院结构与科室工作,掌握临床知识技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会医患沟通技巧,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
在科室门诊见习时,每个坐诊的医生背后都站着两位见习的学生,医生在给患者看病过程中或者在没有病人的间隙时,会利用“鲜活的病例”现身说法,将知识贯通起来系统地总结,令学生如醍醐灌顶,血液内科门诊的邵亮老师就用一个“淋巴结肿大”的病例,从病理、生理、解剖学角度讲解了肿瘤的症状与类型。社区医生笑称“医院是病人主动来看病,社区是主动找病人看病”,他们向学生介绍居民体检情况的统计过程是如何精确到个人,“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如何普遍化,足见社区工作的基层性、公益性和繁琐性。在讲授知识之外,很多医生利用自己学习与工作的经验,给学生分享了从医过程中的良言真谛,如“一个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还应该时刻为患者着想”“医者乃仁术,医者需仁心”。
开了住院单后第一时间和住院部医生交接,用比喻、举例等通俗易懂的方式给患者解释病情,能记住每位患者的名字……医生工作中处处透露出的严谨、细致、用心、体贴,让同学们感受颇多,对医生这个职业也有了新的感触:“听到有的病人说:‘都听医生的。’那满满的信任感让我更加热爱医生这个职业”“长路漫漫,愿自己能坚持下去,成为一个有耐心、有技术、有医德、温柔待人的好医生”。
(撰稿:赵成毅 沈阳 雷清剑 图片:韩莉 程建洲 王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