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成立于解放前,是原湖北医学院建立的最早的教研室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医学院规模的不断扩大,武昌东湖校区的建立,微生物学教研室的师资力量与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并涌现出向近敏、冯珏荪、徐上达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微生物学家,微生物学科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近70年来,微生物教研室承担了医学院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医学微生物学必修课的教学,并开展了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基础及应用研究工作。
微生物学教研室目前承担临床五年制、七、八年制、预防、检验、护理、口腔医学等专业的《医学微生物学》和《病原生物学》,留学生的《病原生物学》全英文教学,八年制《微生物学》《生物制药工程》《基因工程》,公选课《人类与微生物》《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在教学工作中,科室坚持开展集体备课和互听课,各位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授课认真负责,课后积极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在武汉大学医学部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联合开展的教学改革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重点包括病例讨论课的开展,综合性实验课的增加等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受到医学部的认可,同学的好评。
近年来,医学微生物学学科发展日新月异。面对新的形势及学校创立“顶天立地”战略发展要求,党支部及教研室确定了教学、科研两手抓,均衡发展,着力加强科学研究水平的目标。教研室在传统微生物教学研究领域,一直有很好的基础,支原体感染、结核感染及细菌耐药性研究等方向具有一定实力,但随着机构调整及部分教师外流至病毒所和免疫学教研室,病毒学研究力量相对薄弱。针对当前新发病毒感染频繁且致病机制复杂的需求,教研室着力加强了病毒学学科建设。先后从美国斯坦福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引进朱帆、孙晓平等优秀科研人才,并选留了优秀年轻博士任教,研究方向拓展至细菌学、病毒学、感染与免疫、肿瘤学与基因调控等领域,整体实力大幅上升。
党支部及教研室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引进人才及优秀博士教师的选留,完成了师资队伍年轻化,专业化。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加强国际学术交流,选留的青年教师全部具有国外留学或参加境外国际会议经历,拓展了视野,利于学科交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配置青年教师实验平台,孵化科研项目,形成了良好的青年教师成长环境。
坚定目标,积极进取,教研室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结核杆菌与军团菌致病机制、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ERV致病机制、乙型肝炎病毒HBV致癌机制、疱疹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HIV感染与免疫及其基因调控机制、巨噬细胞极化研究等特色研究方向获得美国Stanley基金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教育部和湖北省卫生厅等各级基金资助,近5年资助额度近600万元。研究成果发表于Hepatology(IF,11.66), Sche Bull(IF,7.467), J Immunology, RNA等国际著名专业杂志。
(微生物党支部、教研室供稿)
201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