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16日,2021级临床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5+3)、临床医学类近400名本科生顺利上完2021-2022学年第三学期的《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该课程历时两周,分为理论教学、操作教学、见习教学三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同学们在学习、实践、观摩中增加对临床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培育医学生精益求精、救死扶伤等职业精神。
理论教学安排包括课程导论、临床医学概论、医院及医疗卫生法规、医患沟通技巧、标准预防及控制院内感染、医学生成长路径、校园安全救护常识与方法等内容。老师生动细致的讲授与相关医疗器械的演示操作,帮助学生了解了医疗机构组织管理及卫生法规、初级医患沟通技巧等理论知识,掌握了基础的急救常识和操作方法,为后续的操作和见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救护之翼”公益救护培训、生命体征测量操作、临床病理实践等操作教学让前期所学的理论得到练习和实践,虽然同学们的手法尚不成熟,但也基本掌握了基础的临床操作技能,增加了见习的信心。
为期五天的医院不同科室见习,包含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病理科、肿瘤科、急重症以及各特色专科,内容涉及问诊、检查、诊断、治疗,形式多样,学生跟随带教老师查房、翻阅病历,在亲身实践中学习临床常见病,了解临床诊疗模式,形成临床工作思维。
时间转瞬即逝,见习虽已结束,但过程中酸甜苦辣、点点滴滴的回忆却仍常常在脑海中浮现。病房里的温馨感动、医生的言传身教、师兄师姐的耐心讲解、组员间的沟通合作,都成为医学生涯中一段珍贵的记忆。
(同学们观察)
急重症科室里,观察、监测、特别护理……不能遗漏一个环节,不能放过一个细节。患者中有的人,即使可能快走到生命的尽头,可是对生命的关爱,一刻也不能停止;对生命体征的监测,一刻也不能马虎。病理科里,病例登记、取材、组织处理、包埋、切片,到显微镜下诊断、免疫组化、分子诊断、报告发出,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都凝聚着医技人员的心血和汗水。肿瘤科里,凝聚了一群拥有最强烈情感故事的人,所有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在这里都会被无限放大。妇产科里,同学们为新生命的诞生欢呼,也见证每一位母亲的辛苦与伟大。还有很多忙碌的科室、平凡的故事,在大家心底留下最深的烙印。
(病理科观察)
外科门诊里,一些年长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医,一句句慈祥且温暖的“谢谢”让大家自豪感与成就感十足;儿科门诊里,同学们看到了医生如何安慰小朋友,从就医前家长的愁眉苦脸到就医后患儿及家属安下心来,让大家更加热爱医生这个职业;住院病房里,大家跟随老师参与了查房、会诊,并认真学习了拔管、换药等操作,对医生的日常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段宝贵的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们将医生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同学们,老师们工作或细致认真,或温柔待人,或雷厉风行,他们的品质性格与处事方法使得同学们感触颇多,他们就是医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
早期接触临床课程已经结束,相信大家在这段时间里都收获满满、感悟颇多,希望大家认真沉淀所见所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沟通技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未来的从医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字:赵成毅 施瑜 李朝明 图片:蒋飞翔 李朝明 审核:李樵)